关于清明节古诗(看看古人如何过清明)
乘春处处寻
清明踏青的习俗,据考证源于唐,盛于宋,时人谓之“游春”。
唐代中期,唐玄宗诏令百官“清明四日为假”,并“赐钱造食”,以鼓励官员踏春出游。彼时,上至政府官员,下至平民百姓,无不以“踏春”为乐。唐代李华在《春游吟》里提到:“初春遍芳甸,千里蔼盈瞩。美人摘新英,步步玩春绿。”讲的正是人们踏青、寻春的盛况。
到了宋代,春游踏青之风更盛。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详实记载了古人游春宴饮的生动图景:“都城人出郊……往往就芳树之下,或园囿之间,罗列杯盘,相互劝酬,都城之歌儿舞女,遍满园亭,抵暮而归。”这种宴饮往往持续一天,直到傍晚方散,散去时人们要携带“炊饼、花果、戏具”等“门外土仪”。
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西湖游春时所见的热闹繁华之景留恋不已,于是写下传承至今的佳句“清明上巳西湖好,满目繁华。争道谁家。绿柳朱轮走钿车”。
赏花正当时
唐代诗人、词人温庭筠笔下的“清娥画扇中,春树郁金红。出犯繁花露,归穿弱柳风。”不见忧伤之意,反倒以轻快的笔触描绘出清明时节百花争艳、色彩斑斓的盎然春意。
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,还有宋代词人柳永所作的《木兰花慢·拆桐花烂漫》:“拆桐花烂漫,乍疏雨、洗清明。正艳杏浇林,缃桃绣野,芳景如屏。”词人张先则以“无数杨花过无影”表达自己闲适恬淡的心境。
折柳寄情思
“忽见家家插杨柳,始知今日是清明”。自古以来,民间便有折柳、插柳、戴柳的习俗。
古时候的清明又称“柳节”,因为“柳”与“留”谐音,所以古人常常通过折柳来抒发离别时的不舍之情。
唐宋时期,插柳逐渐成为清明时节的习俗。据说,“插柳于户”可以驱邪避祟,得春气之先。
吴自牧《梦粱录》记载:“清明交三月,节前两日谓之寒食……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,名曰明眼。凡官民不论大小家,子女未冠笄者,以此日上头。”据此,后世便有了“纪年华、惜红颜”之说。明清时期,戴柳之俗蔚然成风。“家家插柳满檐,青茜可爱,男女或戴之。”“清明一霎又今朝,听得沿街卖柳条。相约比邻诸姊妹,一枝斜插绿云翘。”正是当时民间清明戴柳习俗的真实写照。
相关推荐
-
“贷款买车要押什么证件”(无抵押贷款买车,靠谱不?)
-
大船之前的认知里,买车时,如果贷款,一般都是需要把「车辆登记证书」,俗称大绿本抵押给银行的,等到贷款还完后,再花点时间去把大绿本给赎回来。所以一些想要提车时就拿到大绿本的车主,就不想走贷款这种方式,但是 4S 店却又很不待见全款的客户。这不仅是从态度上,同时在汽车价格上都体现出来,拿一个十万块的汽车详细>>
-
除权股是什么(一文看懂除权!!)
-
除权,很多小伙伴可能都听过,那除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从字面中可以看出来,它其实就是除掉你手中的一部分权利。但其实要完全理解除权还是要从股票的这个本质上说起。我们都知道股票有一个股价,是市场价格,比如说现在这个股票价格是100元每股,7月13号要分红每一只股票分多少多少钱,在公告当中会写10派多少,比详细>>
-
罚息是什么意思及其作用(民间借贷,罚息怎么计算?)
-
民间借贷,一般是有借款期限的。借款期限内,是正常的利息。借款期限外,就是逾期的利息,也叫罚息。罚息怎么算?如果有约定,那当然是要按照约定的利率来计算罚息的。当然,最高上限,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。如果没有约定,该怎么推断?是不是就可以说没有罚息?当然要有惩罚措施。1,如果正常的利息也没详细>>
-
木槿的叶子为什么发黄(木槿花黄叶焦叶枯枝死棵是啥原因?)
-
楼下的木槿花,经过一昼夜的风雨摧残,好多花都凋零落在地上。邻旁的熊奶奶,一大早拎着一袋肥料去给木槿花施肥,还引来了几个“好为人师”的同龄人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评论。图片01):路边花坛上的木槿花邻旁的熊奶奶说,她管着自家楼房上的花卉,看着这房前花坛上的木槿花没人管理,也没人上肥,木槿花都黄了落了好几遍叶详细>>
-
招财戴什么手链最旺(适合佩戴的招财手串款式)
-
以下是一些适合佩戴的招财手串款式: - 灵隐十八籽手串:这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手串,由18种不同的珠子组成,每颗珠子都有不同的寓意和祝福。它不仅时尚美观,还能带来好运和福气。- 白玉菩提手串:白玉菩提是一种珍贵的植物种子,质地温润细腻,色泽洁白如雪。佩戴白玉菩提手串可以增添气质,同时也有招财纳福的寓意详细>>
-
为什么电灯经常会闪(LED灯闪成这样是不是会吓哭?)
-
前两天提到了低价的LED灯的时候就有人提到了频闪问题。其实所有LED灯都有频闪。iN就拍了一下家里的LED灯的视频,大家看一看:这是家里房顶上众多筒灯中的一个,不仅仅频闪严重,而且色彩都不均匀了,如果是迫害妄想症患者,估计看到这样的频闪会吓哭吧?在照片中command+i调出拍摄参数,大家可以看到这详细>>
最新推荐